您的位置: 绿博农业规划设计院 > 农业资料 > 农业政策

农业资料

全国服务热线

025-84347962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作者:admin时间:2018-07-23 17:44 次浏览

信息摘要: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

   2018年1月29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现解读如下:

1、《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意见》是省委省政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三次重要讲话,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走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调研就选择江苏,并对江苏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江苏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艺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居全国首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的高投入、高产出、复种指数高,我省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意见》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

2、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是什么?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绿色生态导向的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53万亩,耕地质量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以上。到2030年,全省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5%,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0%。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是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2%,湿地面积不低于4230万亩。到2030年,田园、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四是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种植业“三品”比重达到55%,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50%,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到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3、绿色发展首要的是优化农业功能布局,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江苏耕地面积687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环境向来偏紧。因此,推进江苏农业绿色发展,首要之举是加快推进农业主体功能与生产布局优化,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一是落实农业主体功能区制度。大力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意见》指出,到2019年完成4200万亩功能区、保护区划定,到2022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全省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绿色品种和技术协作攻关,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加快培育以绿色为导向的地方特色主导产业。

三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推动徐州、泰州市整市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在农业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开展制度创新,为全省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探索道路。

4、建立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资源保护机制,省农委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我委将围绕推进农业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集约的总体目标,结合自身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构建合理高效的农业资源管护制度,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是建立严格的耕地养护制度。近年来,全省农业部门有力有序推进全省耕地质量建设,配合国土部门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0万亩。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59%,5年提高14.5个百分点,补充耕地面积累计达63.56万亩。按照农业绿色发展的总要求,我省将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率先在耕地利用强度大、生产负荷重的地方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积极推广轮作休耕技术和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工程,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加强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控污修复,提升耕地质量。以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以及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为抓手,突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强化环境保护功能,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275万亩,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53万亩,耕地质量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建立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制度。强化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农田水分与养分相耦合,积极探索水果蔬菜喷灌滴灌、粮食管道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升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5、化肥农药减量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省农委在这方面将如何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省政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近年来,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7年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7850万亩次,化肥使用总量及单位使用强度继续呈现“双减”态势。全省农药使用量约7.6万吨,较2016年下降0.24%,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82.5%。全省禁养区10372个养殖场100%关停到位,非禁养区规模场治理率超过了省“263”专项行动方案规定的60%目标任务。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2016年农业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延伸绩效考核中,我省位列全国第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围绕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我省将突出抓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生态健康养殖、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四项工作。

近十年来,全省农业部门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每两年发布一次县域主要农作物施肥主推配方,努力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施肥,让作物吃上“营养套餐”。建立形成了“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和“五个一”技术指导服务模式。2017年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200万亩次。在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通过实施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以奖代补、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及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等,全省化肥使用总量和单位面积施用强度持续呈现“双减”态势,化肥使用总量由2010年的全国第4位下降到2016年第6位;单位播种面积使用强度相应地由全国的第7位下降为第13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围绕进一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我委将以控制施肥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为着力点,综合采取“精、调、改、替”等措施,创建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智能配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和模式。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削减5%,化肥利用率达到40%。

近年来,围绕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目标,我省各地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创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控制为核心、理化控制为辅助的“清园控害+综合诱杀+生化控制”(蔬菜等经济作物)、“种苗处理+生态控制+生化调控”(粮食作物)两类绿色防控技术模式。2012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补贴生物农药、害虫天敌、性诱杀与迷向产品等绿色防控物资,扶持开展果菜茶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开展了“生物农药好品种”评选活动,向社会发布推荐绿色防控产品名录和使用技术。在全省大力推行“双替代”行动,促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下一步,我省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重点推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财政补贴机制,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集成一批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建成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5%。

2017年,我委以实施省“263”专项行动为契机,统筹畜禽养殖粪污治理与畜牧产业发展。全省禁养区完成10372家养殖场关闭搬迁任务,非禁养区建立了16837个规模场治理清单,实施月报制全面调度工作进展,已检查认定12491家,全面完成60%治理率的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分别达2281家、176家。大丰、东海被认定为农业部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泗阳被认定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持续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技术集成和推广,指导推进工作。2018年将组织开展生态健康和现代化牧场示范创建“3321”行动,服务指导3000家通过粪污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检查认定的规模场应用生态健康标准化生产技术,全省生态健康养殖比重力争达30%,创建200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一批农业部现代化示范牧场,努力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近几年,省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补助机制,资金从2009年的8000余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9.6亿元,已逐步形成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等五种途径的“五位一体”利用模式,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达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围绕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我们将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中央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建设,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长效机制。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提高大马力还田机械比重。建设完善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发展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利用产业。试点开展地膜残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膜回收率达80%。

6、轮作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省进行了试点探索,请问进展如何、成效怎样,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2016年农业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启动后,我省高度重视,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探索符合江苏省情的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和补贴机制。2016、2017年分别实施了24.33万亩、26.10万亩。同时,苏州、南京等地也积极自主开展试点。通过轮作绿肥、增施有机肥、冬耕晒垡,实现了“四个改善”:一是改善了耕地地力状况。每亩绿肥鲜草还田量达1.5吨左右、固氮8公斤左右,地力得到提升,保肥保水能力增强。二是改善了茬口季节矛盾。实施季节性休耕,避免了试点地区常年稻茬小麦晚播问题,水稻可提早7~10天播种。三是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后茬作物亩均减施氮肥20%左右,病虫危害率降低10%-15%,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四是改善了稻米品质。采取绿色生态栽培措施,所生产的稻米品质好、价格高,有利于优良食味稻米品牌创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更多鼓励引导地方支持开展轮作休耕,扩大试点示范规模,重点推广稻肥、稻油、稻菜等水稻+N轮作模式、夏玉米轮作间套种模式,统筹推进部省试点。同时,加强轮作休耕面积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集成创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轮作休耕实施效果。

7、如何支持保障农业绿色发展?

我省将重点围绕以下5个方面,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农业生态补贴制度。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支持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完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补贴机制;建立与农业废弃物利用量相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和农业企业围绕“十三五”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围绕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三是打造优质农产品标准和信用体系。加强农兽药残留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水资源利用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制定。实施国家农业绿色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国内乃至国际市场较强竞争力的江苏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准出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规范监管,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力度。

四是建立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提高部、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扩大市、县两级配套监测点规模,建立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及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制订林业资源监测考核办法。加强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污染防治,发布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监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

五是实施绿色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其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绿色生产。加强绿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省级绿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
返回列表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