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绿博农业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25-84347962

沧州市加强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

作者:lb时间:2024-06-03 09:27 次浏览

信息摘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沧州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拓展农村创新创业、科技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河北省沧州市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集聚创新资源,拓展农村创新创业、科技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沧州市建有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实现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县域全覆盖,涉及水产养殖、粮食种植、良种种业、设施蔬菜、果木种植、农产品加工及现代农业服务等多项产业。2022年年底,省级园区建成核心区51万亩;选育新品种61个,开发新技术44项、新产品35项;引进示范新品种279个、新技术135项;制定标准28个,申请专利99件,拥有品牌27个;累计入驻科技特派员675人次,培训农民13.5万人次,带动农户12.5万户,农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22969元。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农业科技研发水平,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按照农业科技园区功能定位和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推进16个省级以上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域全覆盖。各园区规划集中,建设主体明确,特色产业突出,示范辐射能力较强,有效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2022年,园区年度总投入46.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215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9个,市级研发平台达到8个,众创空间10家,星创天地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各园区通过科技示范,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之路。南皮县农业园区依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大力发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旱碱麦、生猪、精品蔬菜、苜蓿、彩麦等特色农业,园区共有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沧州青宸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沧州建发面粉有限公司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成功举办“品味南皮”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新增“南皮彩麦”地理标志产品1个、“黄金桃”“菜苜蓿”国家级绿色食品2个,成功申报智友机电、渤海防爆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三是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围绕科技农业、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需求,突出科技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应用前景好、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农业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各园区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项目19项,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140项。
  献县农业园区内企业承担参与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2项。主持承担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献县枣品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参与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金丝小枣提质增效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自主研发出适合红枣提取技术的核心工艺流程,研发“挚爱牌奶昔乳饮品”和“挚爱牌桃果肉果汁饮品”两种新产品。吴桥县农业园区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科技项目2项,制定发布沧州市地方标准1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引进新品种9个。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加强科技对接合作,深化协同创新。重点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积极引进京津高层次专家,以领军人才和首席专家身份参与重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吴桥县省级农业园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完成5家工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其中引进技术人才企业3家,引进技术人才46人;具有研发成果的企业5家,研发成果6项,转化成果2项。
  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各园区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项目,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对“一种植物种苗整根移植器”和“一种家庭农场用高产种苗栽培板”2项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申报;承担的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圆茄品种提质升级及品牌培育”获得有效推广及应用,并获得省级100万元资金支持。市级科技计划中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带成果、带技术、带资金到沧州市创办企业,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三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转化。选派675名(人次)科技特派员以园区为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园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能力,引进示范新品种279个、新技术135项。献县农业园区加强科技特派员机制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组织科技特派员及研发人员为园区内枣农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20余次,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20场次,发放枣树科学管理读本等宣传资料2100余份。盐山县农业园区依托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步伐,共推广应用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提高了优良品种覆盖率;引进收集种植新品种4个,其中特色水果新品种1个、名特优蔬菜瓜果品种2个,建立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个。
  (三)完善体制机制,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一是严格考核评估管理。严格按照《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了解和掌握园区建设情况,总结建设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不断推动园区规范建设、科学发展,提升园区综合实力,更好发挥园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2022年,泊头市、河间市、沧县、中捷产业园区、肃宁县5家园区通过了省级评估。
  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沧州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确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园区建设模式,企业主办、合作共建、政府协办相结合。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44项,入驻企业达到14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7家,从业人员达到23万余人。2022年度,园区销售收入总计达到了113亿元,纳税2.6亿元,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较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高16.5%。20家投融资机构为园区建设、企业发展提供贷款、融资服务,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园区农户在金融机构支持下饲养肉畜,订单交售给肉食品加工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直接收购农户生产的商品肉畜,实现了金融机构、企业、农户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是加强工作指导服务。地方政府及科技部门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协调推进园区建设,全面落实园区建设有关政策措施。2022年度,政府投入总计3.0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平台建设等,激发调动园区管委会、骨干企业等园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搭建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30余家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吸引汇聚优秀科教资源,在园区开展面向市场的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推进面向“三农”的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步伐,推进沧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建设方向不明确
  部分园区在土地配套、金融贷款和社会投资方面缺乏具体优惠政策,导致园区集聚人才、平台、资金、项目、成果等创新要素的能力不强,无法汇集全社会力量建设园区。此外,部分园区单纯把农业产业集聚区或农业企业密集区划定为农业科技园区,在确定主导产业、园区要素集聚、科技有效供给、载体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动能、示范带动作用上缺少长期规划和稳步推进。
  (二)高层次人才匮乏
  项目、人才与基地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好的项目和优秀人才找不到合适的落脚地,特色的产业基地又缺少对接高端项目、人才的渠道。除此之外,在人才招录上,园区薪酬待遇、发展前景吸引力不够,无法吸引人才;技术创新成果与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得从事农业科研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无法留住人才。科研人员短缺的问题制约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产生,进而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进展缓慢。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产学研用对接难。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存在脱节,“产学研用”联动创新的平台尚未构建,以基础科研发展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和科研机构密切互动的农业创新机制尚未形成。二是部分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高新技术产业薄弱,园区龙头企业带动力还需培育加强。沧州市16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入驻67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南大港产业园区、中捷产业园区、河间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海兴县、肃宁县6家园区入驻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0,泊头市、献县、盐山县、黄骅市均仅入驻1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能力与转化能力严重不足。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偏少,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产业链条短。部分园区各类创新主体带动能力比较弱,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不规范。
  (四)政府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现代农业产业园具有建设运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如果政府扶持不到位,园区发展容易遭遇“瓶颈”。在16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南大港产业园区、中捷产业园区、沧县、海兴县、任丘市5家园区政府投入为0,园区缺乏政府支持,在资金投入上存在困难,发展受限。例如,沧县农业园区就面临着劳务工人少、劳务费上涨等问题,在良种补贴和良种推广项目建设中也存在着资金拨付延迟、拨付困难的情况,影响园区发展。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多层次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管理水平
  一是市、县联动出台园区建设的具体制度文件,提高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整合全市范围内园区的资源优势,定期举办交流会,形成既兼顾地方特色,又可推广复制的发展模式。二是立足园区优势,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定位,地方政府聚焦园区建设主题,围绕一个明确的主导产业,突出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特色产业集群。
  (二)重视招才引智工作
  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采用合理的激励方式吸引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在园区开展“双创”工作,积极帮助引进的人才团队和园区的产业需求对接,加强科研团队与园区创新型企业的深度结合,重视引进人才团队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创建推广农业科技的团队。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科研单位对接,联合建立科技平台,创新联合体,规划建设试验示范区,推广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汇聚创新资源,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培育龙头型农业创新主体
  加强对创业孵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创业孵化政策,加速在孵企业的成长进程。以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为抓手,通过服务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创业链的延伸及产业集群的打造。
  (四)强化评价激励,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新获批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拟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参与省科技厅年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按照省厅经费支持金额的2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
 
作者:何晴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