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绿博农业规划设计院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25-84347962

南京都市现代农业攀高逐新竞春潮

作者:lb时间:2025-03-18 14:49 次浏览

信息摘要: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三、省会城市第一;去年全年三产融合总产值超450亿元、同比增长超17%;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家庭农场680家,超千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三、省会城市第一;去年全年三产融合总产值超450亿元、同比增长超17%;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家庭农场680家,超千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
锚定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南京市坚决扛起“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省会担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科创赋能升级,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3月,走进位于浦口区的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温室蔬菜大棚,一串串番茄红嫩娇艳,一棵棵菠菜青翠欲滴。这座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智慧大棚年产蔬菜150多吨,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亩均效益达20多万元。
    这个巨型“植物工厂”,从种到收仅需要6个人。南京桥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介绍,大棚里有个“智慧大脑”,能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监测蔬菜长势,工作人员在手机客户端或者电脑上就可以轻松精准控制蔬菜需要的温度、光照、湿度等生长环境条件,还能实现智能水肥调控。
掀开大棚的滴灌系统营养液盖板,看似普通的液面下却大有玄机,原来,液罐内部藏有6枚微量元素探针,能实时监测营养液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变化,并且及时将结果反馈到智慧系统,从而自动补    充相应营养元素,精准地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桥丰巨型“植物工厂”正是南京以科创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聚焦科创赋能升级,切实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包括高水平联动推进南京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国字号”农业科创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全市43个各级农业产业园区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集成推广;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宜机宜饲等新品种20个;加快农业领域“智改数转”,推动规模化农场(渔场)数字化升级,力争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
链式驱动牵引,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春风渐暖、水温适宜,在高淳区永胜圩万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蟹塘里,刚投放不久的蟹宝宝们正在茁壮成长,蟹农邢宝坤划着小船往水中抛撒饲料喂养蟹苗。他介绍,蟹苗在投放初期投喂饲料,等蟹苗再长大一些就可以投喂玉米、螺蛳、小鱼等。
    在800米外的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正在观测“金农一号”蟹苗的长势。“金农一号”是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共同培育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2023年获得国家农业部门认证,今年辐射养殖面积达8000亩。
    螃蟹养殖是高淳发展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高淳全力推动螃蟹全产业链发展,螃蟹产业已经形成了跨20余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螃蟹全产业链。
    如何突破传统农业收益“天花板”,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答题”。立足区域特点,南京按照“全产业链打造、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虾、特色鱼、南京鸭等8个特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去年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三产融合总产值超450亿元,同比增长超17%,其中,绿色蔬菜、精品虾蟹、南京鸭等3个特色产业规模达百亿元级。
强农惠农富农,提升农业主体经营水平
    “刚采摘的草莓、小番茄,新鲜又好吃。”上周日中午,江宁区龙尚村丰硕欢乐农场的餐厅内坐满了就餐的亲子家庭,大家品尝着亲手采摘的蔬菜和水果,欢声笑语不断。
    丰硕欢乐农场于2009年设立,规模由当初的40亩地逐渐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亩,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农业模式。农场负责人高凤元介绍,承包后他将这片地改成蔬菜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由于蔬菜口感好,迅速发展壮大。
    2012年起,高凤元陆续扩大农场规模,分别设置了百果园、连栋塑料温室、种子博物馆、农耕馆、露营区等,吸引城里客前来采摘体验休闲。丰富的新业态让农场人气越来越旺,去年累计接待20万人次。
随着农场规模扩大,带动用工人数不断增长。诸葛英是农场工作人员,负责农事操作,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元工资。目前丰硕欢乐农场工作人员近60人,其中龙尚村村民占比近八成,粗略估计每年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近300万元。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扶持,在南京,像丰硕欢乐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量质齐升。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培育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家庭农场680家,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7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我市将继续聚焦强农惠农富农,提升农业主体经营水平,力争新培育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优、带动农民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40家,累计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0家;新扶持70个农村初始创业主体,培育助飞100名农业农村“头雁种苗”,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6000人次以上;同时推动42个村、420户农户试点发展庭院经济。

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