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绿博农业规划设计院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

银发经济+乡村振兴:城乡养老双赢的路径探索与创新实践

作者:lb时间:2025-03-23 09:56 次浏览

信息摘要:

在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下,银发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城乡资源错配、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亿,占总人口的21.1%,而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深,如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6%。与此同时,城市养老资源紧张、成本高昂,而农村大量土地、生态和文化资源闲置,形成供需结构性矛盾。银发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既为城市养老需求外溢提供承接空间,也为农村激活闲置资源、培育新产业注入动能,推动城乡从“割裂”走向“互补”。...

 一、银发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 
    在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下,银发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城乡资源错配、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亿,占总人口的21.1%,而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深,如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6%。与此同时,城市养老资源紧张、成本高昂,而农村大量土地、生态和文化资源闲置,形成供需结构性矛盾。银发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既为城市养老需求外溢提供承接空间,也为农村激活闲置资源、培育新产业注入动能,推动城乡从“割裂”走向“互补”。

二、城乡资源互补:银发经济下乡的现实基础 
1. 城市养老需求外溢的必然性 
城市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服务价格高企,催生“下沉式养老”需求。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养老机构平均月费超5000元,而乡村康养成本可降低30%-50%。城市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田园生活、生态康养的向往,为农村承接需求提供市场基础。 
2. 农村闲置资源的转化潜力 
农村拥有三大核心资源: 
- 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超23%的乡村地区,具备天然康养条件,如浙江云和县石塘镇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红色康养基地; 
- 土地与房产: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超7000万宗,可通过改造发展为养老社区; 
- 人文资源:传统村落、非遗技艺等为文旅康养提供内容支撑,如河北香河县安平镇将历史文化融入康养项目。 
3. 政策协同赋能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引导城市养老资源向农村延伸”,而乡村振兴政策中“产业融合”条款为康养项目提供土地、资金支持。例如,射阳县通过成立银发经济领导小组,整合62家来料加工企业,带动4000余名老年人就业增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三、创新模式:城乡养老协同的实践探索 
1. 康养产业下乡:医疗与生态的双重赋能 
- 医养结合型:香河县安平镇运河医养中心依托乡镇卫生院资源,提供“医疗+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床位利用率达90%; 
- 旅居康养型:浙江云和小顺村开发红色旅居线路,整合疗休养套餐与农产品体验,吸引长三角客群; 
- 智慧康养型:合肥市推动AI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进入农村养老场景,实现健康数据远程监控。 
2. 田园养老社区:新型城乡融合载体 
- 闲置房产改造:北京门头沟区试点“共享农房”模式,将闲置院落改造为适老化公寓,采用分时租赁制; 
- 代际融合社区:成都郫都区打造“青银共居”社区,年轻志愿者以低价入住换取养老服务支持,促进代际互动; 
- 产业联动模式:射阳县四明镇发展足球缝制、玩具加工等银发产业,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业”,年增收超万元。 
3. 银发经济产业链延伸 
- 农产品升级:开发老年功能食品,如低糖富硒农产品,溢价率达30%; 
- 文化服务增值:乡村非遗工坊开设银发研学课程,如剪纸、陶艺体验; 
- 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盘活农村房产价值。

四、挑战与破局:实现双赢的关键路径 
1. 基础设施短板 
   农村适老化改造率不足15%,需建立“财政+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如江西计划2025年前完成6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可推广为普惠性政策。 
2. 专业人才缺口 
当前养老服务人员缺口超500万,需实施“乡村人才回引计划”: 
-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康养专业人才; 
- 建立城市退休医护下乡激励机制,如积分落户优惠。 
3. 产业标准化困境 
建议参考石塘镇经验,制定《乡村康养服务标准体系》,涵盖环境评估、服务流程、安全规范等维度],同时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城乡统筹。 
4. 利益分配机制 
探索“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商+农户”合作模式: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提供房屋与劳务,运营商负责专业化运营,收益按5:3:2分配,确保农民主体地位。

五、未来展望:构建城乡老龄事业共同体 
    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预计达30万亿元,乡村振兴需把握三大趋势: 
1. 数字化赋能:建设“云养老”平台,实现城乡康养资源智能匹配; 
2. 产业集群化:培育康养小镇、银发经济园区,如射阳县的来料加工集群可升级为康养产品制造基地; 
3. 政策系统化:推动户籍、医保、土地等制度改革,破除城乡养老壁垒。 

     银发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绝非简单“城市问题农村接盘”,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重构城乡要素流动秩序。当城市资本、技术、需求与农村生态、空间、文化深度碰撞,不仅能缓解老龄化压力,更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最终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城乡共富”的理想图景。